第197章 日韩-《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1/3)页
“还有这一号人物啊?”鲍鸿却是惊讶道,他倒是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类的事情,但是说卢生是什么鬼,鲍鸿就完全不知道了。
“前朝乱入第三名武将,吴国大臣,吴王诸樊之子,吴王阖闾之弟夫概——统率85,武力87,智力70,政治68。”
夫概,姬姓,吴王诸樊之子,吴王阖闾之弟。公元前506年,楚国令尹囊瓦率军围攻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蔡在危急中向吴求救。吴国遂打起兴师救蔡的旗号,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
吴军先锋夫概对吴王阖闾说:“囊瓦这个人不仁不义,楚军没有几个愿为他卖命。我们主动出击,楚军必然溃逃,我军主力随后追击,必获全胜。”阖闾不允。夫概回营后,对部将说:“既然事有可为,为臣子的就应见机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现在我要发动进攻,拼死也要打败楚军,攻入郢都。”于是率领自己的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部突击得手,乘机以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
囊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向部城方向溃退。孙武指挥吴军实施了战略追击,到清水追上了楚军。阖闾正要下令攻击,夫概又以孙子兵法所言的“半渡而去之”来阻止了阖闾。阖闾接受了夫概的建议,待楚军半渡清发水时,才发起攻击,因而大败楚军。
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柏举之战遂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吴王终于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
,秦国由于害怕吴国强大对其不利,又因楚臣申包胥于秦庭不思饮食,哭泣七日,求秦国出兵救楚,秦出兵后,与楚军会合于稷,而后在沂大败夫概,夫概畏罪不敢见阖闾,于是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溪,号为堂溪氏。
夫概子孙在吴国者改姓夫余氏,为吴姓的一分支姓氏。夫余氏的部分成员辗转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开拓基业,人丁极为兴旺。以后发展成为朝鲜著名的豪族——百济王室。
“别和我讲这么遥远的典故好吧!”鲍鸿无奈道,“我记得老早不是说纣王的兄弟是那个什么朝鲜的祖先嘛?这个夫概又跑过去干嘛?”
周初,商朝遗臣箕子东迁至今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箕氏侯国”,被认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带。这个国家在西汉时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王商纣王的庶兄箕子在武王伐纣后,被武王封于朝鲜,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所统治之古朝鲜在中国商周古史、中国东北史和古代朝鲜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箕子以一个哲学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出现在历史、思想文化史上。其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的哀王,并取得箕子朝鲜的首都平壤,新政权被称为卫氏朝鲜,韩国历史学家尹乃铉在其所著的《韩国古代史新论》中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并认为箕子来源于中国中原。值得注意的是,箕子朝鲜是周的诸侯国,属于中国地方政权,即朝鲜侯,并不是今日韩国的历史政权。
“而我前面说的很清楚,概子孙在吴国者改姓夫余氏,为吴姓的一分支姓氏。夫余氏的部分成员辗转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开拓基业,人丁极为兴旺。以后发展成为朝鲜著名的豪族---百济王室。”系统解释道,“你要清楚里面的区别,夫概的后人并不是一下子就迁徙到朝鲜的,早期他们是在扶余,所以这之间并不存在冲突。”
箕子朝鲜的灭亡,在秦末民变潮中,有一个名叫卫满的燕人,也率领1000多名部属,来到了朝鲜半岛。后来正是他灭亡了已经衰落的箕氏王朝,建立了“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前后存在近90年,于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所灭。汉朝在卫氏朝鲜旧地置郡统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乐浪文化”。
“不对啊!”鲍鸿忽然开口说道,“我算是看出点苗头了,又是日本的,又是朝鲜半岛的,你这是在刻意给离我远的地方安排人物?”
“这都被你看出来了?”系统哈哈笑道,“我的确是在考虑给日本安排些人过去。不过,你也玩过三国志吧?知道日本那鬼地方在这个时期有什么势力吧?这个时候插人进去,造成的结果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什么?邪马台那个女王什么的?”鲍鸿疑惑道。
所谓“邪马台国”目前被国际权威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