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章 求救-《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3/3)页

      甄诚笑道:“师叔有命,弟子不敢不从。这炒鱿鱼嘛,就是解除聘约的意思。”

      史阿大奇道:“解聘就解聘,这和炒鱿鱼又有什么关系?”

      甄诚道:“师叔应该没有吃过鱿鱼吧?这鱿鱼捞起洗净时平平整整,但下锅一炒马上就会卷成一团,那样子到像极卷起来的铺盖——雇主家已经不要你做事了,让你卷铺盖另谋他就,就是这么个意思。说起来这是大哥他一时的戏谑之言,只是传将出去大家却越叫越顺口。”

      史阿闻言也乐了:“竟有这般趣事。就是不知道这鱿鱼的味道如何,不如让她们二人给我现炒一份……”

      甄诚慌忙摆手道:“炒不得炒不得!师叔若想吃鱿鱼或蒸或煮或烤,或调制鲜汤均可,但千万不能让她们去炒。”

      史阿道:“为何?”

      甄诚道:“在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雇主让雇工做这道菜,便是要辞退雇工。师叔,这两个侍女可是我在家政中心花了些时间挑出来的,手脚利落不说,烧菜的手艺也很不错。您老可别『乱』让她们炒鱿鱼吃啊。”

      史阿一知半解的哦了一声,又问道:“那这家政中心又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女子又是怎么来的?我听她们的口音好像是河北一带的人,不是夷州本地之人吧?”

      甄诚道:“师叔有所不知。其实,我们在夷州这里的人丁并不多,到现在都不足两万之数,其中还有很多人是从北平、徐州一带迁居到这里来求生避难的流民,而当中又以家中男丁尽没,孤儿寡母者居多,她们两个就是其中之一……说起来她们的身世也都悲惨,一个是北平人,丈夫死在鲜卑劫掠的贼人之手;另一个是徐州人,其夫被当地豪族强拉去作部曲却死于非命。孤儿寡母的生计无处着落,正好我们的船队去北平、徐州一带应援,她们就随船队迁居到了这里来。”

      史阿默然的点了点头,复问道:“那她们在这里怎么过活?家中没有个男丁,她们两个又不像是能下地耕种之人……”

      甄诚道:“我们在夷州一带的青壮男丁并不多,当中的三分之一又都调去耕种,但每年产出的粮米养活大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男丁少,总有许多嫁不出去的『妇』人,特别是像她们两个家中尚有儿女的,想改嫁都找不着人,但一家人总得吃饭过日子……大哥他办出来的这个‘家政中心’其实就是在想办法人尽其用,也好让她们能自己养活自己。”

      “哦!?细说一二。”

      甄诚道:“夷州这里也有很多年事已高,无力劳作,膝下又无儿女奉养的老者,大哥他在小城外建了所‘敬老院’,专门收留这些老者。而照顾这些老者饮食起居的,就是从家政中心里教习出来的『妇』人;此外还有一间‘托儿所’,是照顾孤儿之用,用的也是家政中心里教习出来的『妇』人。而像她们两个这样,有寻到事做可供养家糊口的『妇』人,劳作不能归家之时,也会把儿女送去托儿所照应。哦对了,她们两个白天都在这里伺候师叔,晚上则只会留一人,另一人回家去照顾儿女。二人是轮换着来的,另外,每七天她们有一天的休假,如何安排她们自己会商量好。”

      史阿捋捋胡须,轻叹道:“果然是人尽其用,又能各取所需……只是她们不去这‘敬老院’或‘托儿所’,调到我这里来合适吗?那些老者、孩童多一个人照顾总是好事。”

      甄诚笑道:“师叔不必多虑。这家政中心教习的『妇』人不在少数,而敬老院与托儿所所需的人工却不是很多。除去此二处所需的人工,其余的大多数都会去田间或工厂、码头寻些事做,比如小村落中的居民外出耕作,这些受聘的『妇』人就帮村中居民做饭洗衣或是清扫房舍什么的。而当中聪明伶俐的张、糜、甄三族会选出来入府作佣人。再有少数知书识字的,大哥会挑出来另行教导,打算学成后派去学堂教孩童们读书认字。”

      史阿许久说不出话来,张仁对人力上的安排,在当时看来简直有点不知所谓,但诸条的细想过去却又是分配得非常合理。其实事情就是这样,张仁做的这些旁人都能想得到,唯一不同的是,张仁这个穿越者不会去理会当时那些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条条框框,能够尽可能的解放当时『妇』女们的劳动生产力。但若换作当时的其他人,受缚于那些条条框框,即便是有想到也不见得敢做。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