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预算-《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华夏建立之后,如何去处理庞大的满清官僚体系,这是摆在董书恒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之前,复兴军采取的方式唯才是用,拉拢一部分,摈弃一部分。

    对于那些没有才能,还劣迹斑斑的满清官员要坚决清算。

    对于剩下的人,根据能力录用,不是那种有突出能力的要想在华夏做官就要从基层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正常晋升。

    当然也有很多同阎丹初一般的满清官员,被破格提拔录用。

    还有一些官员继续留任地方大员,比如四川的骆秉章、福建的吕佺孙就全部成了华夏政府的地方大员。

    当然,他们是为统一做出了贡献,并且本身确实在治政方面有几分才能。

    统一全国之后,董书恒并没有断了读书人的出路。

    而是准备在新京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官员初任选拔考试。

    这次选拔的官员人数非常的多,统一全国之后,华夏的新政府将产生大量空缺岗位。

    董书恒不会一次性地补全这些岗位,总要为今后留下一些岗位,但是这第一年放出的岗位是最多的。

    这件事情在华夏上下引起了轰动。人们称其为新朝第一次大考。整个华夏的读书人都趋之若鹜,现在这些人已经没得选了,只能为新朝效力。

    送走了胡光墉,董书恒将阎丹初叫了进来。

    “总统!”阎丹初对于新朝的礼节还有这个大总统的称呼还有些不适应。

    “丹初来啦,请坐。”董书恒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

    董书恒的办公室中摆放着一个古朴的办公桌。桌子上有一个文件架,董书恒批示好的文件会被分类放在架子上。

    然后侍从室会按时取走。正常的时候魏玉祥会在一旁协助董书恒批阅文件。

    他的书桌对面放着两把椅子。平时单独接见各部门官员的时候。董书恒都会在这里,省的再去会议室。

    阎丹初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是他毕竟做了十几年满清的官。早已经习惯了原先的那一套繁文缛节。

    现在的华夏政府给他的感觉就是高效,就像他现在有事情就可以和大总统当面谈。

    很多事情,他俩谈好了就可以出文件,放下去落实。

    “丹初,你给我的预算决算制度,我已经看过了,你做的很细致。”董书恒放下手上的一份手写的黄皮文件,对阎丹初说道。

    “总统,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说不当说。这预算制度,看起来似乎是收回了地方上的很多财政自主权。但是也有一个弊端。”

    “嗯,说说看。”董书恒微笑着看着他,似乎对阎丹初的话,毫不意外。

    “是这样,大总统,地方政府当年所要用的钱都要通过年初的预算取得。没有预算的钱,他们就不能用,所以他们就会尽量地多报预算。这样必然会导致财政上的浪费。”阎丹初说道。

    “我们不是会审查预算完成情况吗?他们的预算用不完要收到处分的啊。这样不就没有人敢乱报预算了吗?”董书恒说道。

    “但是,大总统,这样一来的话,就会有的地方为了完成预算而花钱,想方设法将这些钱花掉,所以也就不会节省了,同样也会浪费。”阎丹初又说道。

    阎丹初的说的这些问题,实际上董书恒都知道,但是每一种制度的都存在其漏洞,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相对完善的制度。

    每一种制度天生就是一个带孔的桶,它从一诞生开始就要不断地用材料去补全漏洞。

    预算制度同样如此,它能够限制政府的权力,因为政府是需要依靠资金去维持运转的。

    没有钱,政府就发不出工资,就办不了大事儿,政府的权力就无法实现。

    “丹初,你有什么办法吗?客观地讲,这种制度比满清的那套管理模式如何?”董书恒不答反问道。

    “大总统,咱们华夏的这种制度自然是更加的高效,或者说叫科学。但是这漏洞也是确实存在的。”科学一词,是阎丹初最近才学的,华夏的文件中,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

    董书恒已经适应了阎丹初这种直接的说话方式,哪怕是董书恒现在就是皇帝,他阎丹初也会这么说,这就是真实的阎丹初。

    “至于说如何弥补,下官以为还是要有一个类似于原来御史一般的机构来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阎丹初说道。

    董书恒一听,插话道:“我们现在的监察院不就是负责监督政府的吗?让他们管了不就行了吗?”

    阎丹初也是知道监察院的,这个机构跟政府是平级的,在以前的复兴军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检察院的院长李虎更是铁面无私,但是阎敬铭认为这还不足以查的了预算执行情况。

    因为查预算就是要查账,必须要有大量专业的人去做。所以阎丹初听了董书恒的回答,赶紧摇头道:“大总统,现在的监察院根本就查不出来多少问题。做账本就是一门学问。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来负责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