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三教浅析(九)-《大师》
第(1/3)页
那么我们又来看看,查找那个投胎罗汉的事情如何呢?
掌管这类事情的官员在仔细搜寻后的回复是——查无此人。笔趣阁Ww』W.biqUwU.Cc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在那个时期投胎的皇子皇孙。
这样一来,唐长老就有些纳闷了:“不是已经说好了在皇宫见面的嘛,这家伙到底死哪里去了?”
按说当时的太宗皇帝遇见这种情形,眼见自己是与‘九族升天’扯不上等号的了,就该心生沮丧不是。可他依旧是保持了无比的热情,叫手下把周围的王公大臣们都是细查一遍。
对于太宗皇帝这种‘热心肠’的行为,小子不得不在此加以说明一番,此种行为其实就是——布施!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在佛陀存世的时代。有一位贫穷的少女,对于佛陀有颗无比恭敬的心,她虽然常想供养佛陀,但却苦于没有钱财布施。
有一天佛陀来到了她的国家,当她听说大王命令手下的大臣们具备百斛麻油膏布施供佛,从宫门点至祇洹精舍,连续不断,很是是美观的时候,心里顿时生出非常的欢喜。于是她将乞得来的一个铜钱,到卖麻油的商店,请求店主卖给她油膏后也去燃灯供佛。
贫女知道这盏灯油膏太少,点不到多久就会熄灭。于是,她虔诚地遥向佛陀合掌顶礼,愿道:“我愿世世生生能作佛事,请求佛陀加被此灯当通夕光明不灭。”
其时佛陀正与那王讲论,心下了然顿知。就叫人把贫女请进精舍,问她:“你这样贫穷,为什么不用乞得来的钱去买食物,而买麻油膏做什么呢?”
贫女回答道:“我听说生值佛世,是百劫一遇的难事,现在,我幸能恭逢佛世,但却没钱布施。今天,我看到大王点燃油灯,做大功德,心里非常欢喜,虽然我很贫穷,所以也想能点燃一灯供养佛陀。”
佛陀对其王道:“大王知道否,以此女的信心故,可灭除无量劫的罪业,今生受报后当脱贫贱苦身。如今后再心以经法教化人民,再过三十劫,此难陀女功德圆满,当能作佛,号须弥灯光如来,其世界不需要日月光明,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宫室众宝光明相照,如忉利天。”
其王沉思后,恭敬请问道:“我预知佛陀您即将到来,就焚香斋戒以精妙饮食香花等等布施,所做的功德为什么还没有此女大呢?”
佛陀微笑不语,叫过诸弟子中的目连尊者去吹灭由贫女所供的那盏灯。结果灭之再三,却仍光明炽盛,众人见此异象都是茫然不解。
佛陀这才回答其王,道:“大王所作虽多,因心有分别,故功德即有大小。此女因见大王布施,心生无量欢喜,愿回向注心于佛之故,其心已和法施相应,法施无边,故功德其大无比。”
看到以上故事,就知道佛家所提倡的布施,其实是回报于自身的。即是自己布施自己得,佛陀他老人家并不存有打算和你‘三七开’这种心理。
据佛经记载;菩萨们见他人得了利益,都是生欢喜心(操斧头抢金店那些非法所得自然除外)。
看看像贫女这种例子;见别人了笔大财,你心头欢喜下,是不是就自己也相当于得了利益?
是!
问题是,能做到像人家此种真诚的态度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