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三教浅析(十四)-《大师》
第(2/3)页
意思是,以情想来划分,纯想即飞,即生天道,纯情即堕,即往下坠。为什么呢,“想”是阳气,故偏轻往上升,“情”是阴气,故偏重往下堕。
为此,我看到诸如像有些小女生在网络上留言说:“狗狗看起来好乖乖哦,我愿意下辈子变作一只美丽的小狗狗!”的这类语言时,吓到连舌头半天都是收不回来。
天!你这就是在愿啊。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哎,亲!
同学们看了这层有些明白了吧?
其实佛陀之所以说法四十九年留下了无数的经典,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真是慈悲普度众生的缘故。所以,像三家流传下来的内容并不是看似简单的东西。
要知道佛陀他老人家所描述的‘外道’并非包含于‘儒’、‘道’两家哦。
佛家所谓的外道是指——佛教把佛陀所说的教法,符合因果实相正理的实证法道,佛弟子依之而修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称为内道。因此之故,佛教也称为内教。意思是说,究竟的真理在我们的真心如来藏自性中,心外求法都是不究竟的。所以佛教把心外求法的种种宗教统称为外道。
看看,到了现今,老祖宗为后人留下的文化精蕴,多被我们这些不肖子所摒弃,都躺在哪里日渐蒙尘。可以说,就小子所列举的这些东东相较而言,连沧海一粟也是谈不上滴。
当然在科学极度展的如今,诸如生死投胎的这类理论,在现在而今眼目下很难让人信服。
那么,佛陀在我们很是关心的生于死的这个问题上,是如何向阿难陀表述的呢?
阿难,一切世间的众生,生生死死,相续不断。生则随顺所造之善恶的习气而生,死则从其变迁流转而受异类的身体。当临命终时,气息已断,体温尚存之际,其这一生所造之善恶业,犹如影像一样,一幕一幕,都映现出来。这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作用功能。求生为顺,避死为逆,故死逆生顺的矛盾心理,交相并。”
阿难,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好了,有关于浅述天人的事情,我们暂且在这里告一段落。由于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宗教的成长,必然有它的文化背景的原因,下边要顾及佛陀爷爷的出场这层关系,不得不解释一些古印度的环境背景及有些术语等等。
今日世界,说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如所公认,只有东方的中国、印度,和西方的埃及、希腊,所谓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
第(2/3)页